推薦指數:★★★★

喜愛度:★★★★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這條莫比烏斯帶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男人,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女人,而且每個人的莫比烏斯帶並不是一條而已。即使是跨性別者,每個人的情況也都不一樣,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和別人一樣
 
哲朗參加了睽違一年一度的好友聚會,一群人談論學生時代的青春,大學時代美式足球的四分衛的哲朗因為微小的失誤錯失了當時總決賽的冠軍,直到至今哲朗依舊沒忘記當時懊悔的遺憾,若那時能追失之毫釐的差距是否就能站上冠軍的榮耀?昔日的隊友現在也已有了各自的家庭,中尾娶了千金,當時球隊的經理理沙子也嫁給了哲朗,眾人不禁想起球隊的另一個經理美月,也成立了家庭婚後也育有一個兒子,她卻缺席了這次的聚會。哲朗在車站遇見了一身黑衣長髮的美月,依然熟悉的丹鳳眼和堅挺的鼻子和略微瘦削的臉,不均勻的濃妝像是隨意抹過,而美月最大的改變卻是她沙啞男聲的嗓音。
 
哲朗似乎能夠理解這種心情。雖然明知道沒有任何意義,卻無法不執著每個人都有這種對象。這或許可以理解美月的內心是男人的證據。
卸下妝容的美月拋去長髮穿著黑色襯衫和牛仔褲乍看之下與普通的男人樣貌無異。哲朗得知生理上是女人的美月心理上始終覺得自己是個男人,本以為結了婚便能消化心理上的落差徹底接收自己的性別,美月選擇了逃跑禁錮她的枷鎖,她無法親口告訴丈夫自己不為允許的秘密,放了離婚協議書便選擇了離家出走便以新的性別以男人的身份在酒店擔任酒保,在美月終獲自由的同時卻也犯下了不可彌補的命案。為了保護店內的小姐香里,美月竟錯手誤殺了對方,哲朗決定幫美月逃離警方的追捕並四處打探情報,美月卻在緊要關頭如人間蒸發銷聲匿跡。為了尋找美月的蹤跡,哲朗決定先從佐伯香里開始調查,他意外發現香里的雙重身份。失蹤的美月和香里、突然離婚而旅行的中尾,這一切都讓哲朗覺得不是偶然的巧合,打從他決定了解真相時就沒想過要抽身。
 
哲朗和早田他們都一樣在追尋真相,而他們的動機卻迥然不同;一個是想要徹底隱藏秘密,一個是想將所有的一切昭然若揭,他們都是時間的角逐者,互不相讓也不留餘地地放手一奪,他們是隊友是競爭者同時也是情敵,身為記者的早田應該是和哲朗站在對立面,他埋頭不顧一切想將真相水落石出比起朋友他更重視這場比賽。也許早田是無情的卻不冷酷,緊要的關頭跑鋒還是選擇保護了四分衛,早田無意中是貫穿書裡的重要靈魂與領導者。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被性染色體的類型束縛?無論性染色體是XX還是XY,或是其他的情況,為什麼不能認為即使彼此的性染色體不同,大家都同樣是人呢?」
比起東野圭吾以往的推理小說,我更喜歡這本以性別議題的探討作品,社會對性別依然存有刻板印象,男孩應該喜歡玩飛機、模型,女孩應該要穿裙子喜歡洋娃娃,男孩應該喜歡藍色綠色,女孩應該喜歡粉色紅色,男人應該當家庭經濟的支柱,女人應該在家裡做個家庭主婦,這樣的觀念使得我們遵循自己性別的角色,卻逐漸迷失靈魂的自我, 應該是選擇忠於自己呢?還是選擇社會束縛的框架?跨性別的劇團團長和陰陽人的田徑選手以及無法接受自己是女性的美月,他們都是站在矛盾的兩端,被社會標記為性別認知障礙,然而無法接受性別的靈魂就是個障礙和缺陷嗎?硬幣不單只有正反兩面,世界也不單只有南和北極,性別也不該是一重失衡的天秤,男人和女人的界線卻只能由染色體來決定,一定要是XX或是XY才能區分嗎?染色體外的不同不能單單只是身而為人的人嗎?
 
「大家都有自己的成見,男人應該這樣,女人應該這樣,然後為自己無法到達那樣的標準感到痛苦,但沒有人真正知道男人是什麼,女人又是什麼,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答案。」
社會普遍認為不是男人便是女人的性別認同, 身為男兒身卻有著女人心或身為女兒身卻有男人心,他們就像是莫比烏斯帶沒有絕對的黑也沒有鮮明的白,我們都是站在世界中心的交叉點。社會會用有色的眼光打量你,你無法跳出規則活得無拘無束,於是我們便會想交換他人的身份,然而這樣換取來的人生真的是自由且沒有負荷的嗎?我們在偽裝的同時卻也丟失了原本的自我,只能用遮人耳目的快樂來掩飾自己的渴求,我想無論是渴望男兒身的美月還是香里,他們都無法真正地拋下本心忠於自我,不必去思考是負負得正還是負正得負,不必糾結於是正極還是負極,我們只要做自己歸屬的指南、做自己征途的旅行者。世界多變,我們無法打破世俗的規則,卻可以忠於自己的本能活出自由的靈魂 。
 
「人類總是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因為害怕,所以想要排除。無論性別認同障礙的名詞再怎麼引起社會的關注,都無法改變任何事。我們希望能夠被社會接受的想法,以後也無法傳達給整個社會,所以這種單戀以後還會再持續。」
此本書的厚度原本讓我有些打退堂鼓也需要很多時間去消化,閱讀起來卻不會讓我感到沉重的乏味,反而越到最後越會不可自拔的上癮,不再執著於兇手是誰,更想了解主角的故事讀解他們的心聲,我想這正就是東野圭吾作品的魅力,能寫出反轉的推理、探討社會的議題,單戀不單只是欲言又止的愛戀,也是桎梏自由的孤獨,願我們都能不用世俗的框架堆砌高牆的眼光,尊重個體的平等理解不同情感的多元、包容多樣化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莫忘兮 的頭像
    莫忘兮

    乘風闊

    莫忘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